中石油“互聯網+油氣儲運工程”邁向智慧管道
日前,中石油管道局“互聯網+油氣儲運工程”取得初步成果:完成首個數字化恢復項目——連木沁壓氣站數字化恢復工程,實現了實體工程數字資產化,為下一步工程完整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數據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目前,我國已建長輸油氣管道里程超過12萬公里,基本形成了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油氣管道輸送網絡。這些管道目前基本靠人工巡護線、閥室看護等傳統方式進行運行維護。
隨著長輸管道向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延伸,管道安全和環保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升級傳統的管道建設管理理念、手段、方法和技術,以適應日益變化的環境和對管道建設安全管理的要求,是管道建設行業努力的方向。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管道局積極謀劃互聯網技術與油氣儲運工程的深度融合。據了解,通過互聯網技術,管道局已建成企業級數據倉庫,以及涵蓋數字化、智能化內容的設計、采購、施工集成平臺。數據倉庫已成為信息化應用的基礎,為工程項目管理、設計、電子商務、造價等系統提供數據集成通道。
現在,管道局承接了EPC管道項目,設計人員完成工程設計后,在數字化設計平臺上提交物資請購文件。物資采購人員在電子商務平臺上接收到物資請購信息,進行物資采辦?,F場施工人員則通過工程項目管理平臺接收設計和采辦信息,組織現場施工,這些都是通過數據倉庫串聯完成的。
據管道局有關技術專家介紹,未來的管道是智慧的管道。它能夠實現可觀測,能夠監測管道所有設備的狀態;可控制,能夠控制管道所有設備的狀態;可自適應,即完全自動化;系統綜合優化平衡,即上游、管輸和用戶之間的優化平衡。
屆時,管道運行維護中的人工巡護線、閥室看護等傳統業務基本可以退出歷史舞臺,管道安全監測、定期體檢、安全性改造等環節的投入會大大減少,而且管道系統更加高效、安全、可靠?!?李元瀅 周鳳珊)
-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石油科技領軍人物王德民院士獲小行星命名“王德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