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石油燃料添加劑
隨著我國和平崛起和經-濟的騰飛,國內石油燃料的用量與日俱增,已成為世界第二的能源消耗大國,但我們不是石油資源大國。石油做為一種特殊商品,自然與眾不同。近百年來,中東始終是世界的斗爭熱點,外國勢力采用各種手段,甚至以子虛烏有的名義發動戰爭,無非為了那里的石油。如今在西亞、在中亞、在我國的西大門口,外國勢力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到那兒,屯兵布陣,安營扎寨,也是那里的石油。
安大線,安納線的左變右換,背后的政治角力顯而易見。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固有領土的大陸架上的釣魚島,水深只有100多米,大陸架底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再往東就是水深一、兩千米的琉球海域。有人就是想在我國的大陸架上踏上一只腳,在你家門坎上找個立足點,以攫取那里的石油和海域資源。正因為如此,我國成立了以國家領導人為首的能源資源戰略小組,統籌全局。做為業者,我們就要使這些彌足珍貴的石油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充分利用好石油資源,對石油進行精加工,油化一體,使其產品附加值提高。從我國新建或興建中的石化企業與不斷的進行改造的老企業相比較,就一目了然了。世界石油工業百年發展史,就是加工工藝的開發史。其次,近幾十年來,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的生成,都與石油燃料的燃燒密切相關,隨著環保法律、法規的日益嚴格,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雨綢繆,要與時俱進,做好準備。生產好固然重要,但利用好也異常重要。我國萬元國民產值的能耗是工業發達國家的11.5倍。汽車也不例外,我國汽車百公里耗油是工業發達國家汽車百公里耗油的0.51倍。
以我國年消耗汽油6000萬噸計,節約一半,即省油3000萬噸,這個數字是驚人的,柴油也如此。把能耗降下來也殊非易事。有人做過汽車油耗實驗,若燃料的熱能為100,其中30%多隨尾氣排放到大氣中,將近30%是冷卻損失,也散布到大氣中去。只有近40%的熱能用來做功,而其中用于克服活塞摩擦、軸傳動、變速箱制動、氣泵、風扇、水泵的能量又耗去26%的熱能,只有10%多一點用于車輪上。要降低消耗就要從各個環節中精打細算節約能量。這是個系統工程,做為石油從業者要抓住提高油品質量的關鍵。工藝的開發無疑是基礎。而僅靠工藝開發、僅靠石油中的各種烴類組成和物化性能來滿足不斷發展的使用性能的要求,是不可能的,這就要開發各種燃料添加劑,改進燃料的性能。對燃料最早、最著名的添加劑要數四乙基鉛抗爆劑了,汽油中加入抗爆劑,改進了燃燒過程,減少發動機爆震,由無序做功變成了有序做功,提高了發動機的壓縮比,提高了燃料利用率,也節約了能源,為人類節約不少財富,遺憾的是由于鉛對人體的傷害,它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同樣,柴油十六烷值改進劑,也改進了柴油的燃燒性能,節約了能源,至今仍在為人類服務。此外,在改進石油燃料的貯存安定性、燃燒的清凈性、穩定性、抗腐蝕性、改進燃料的低溫性和潤滑性能方面等等,添加劑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無庸置疑,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石油燃料開發有了長足進步,汽油牌號提高,質量上升。世界燃料規范,歐洲標準、新配方汽油等都納入了我們燃料改進的參比范圍。新的燃料生產工藝在不斷開發。相比之下,在石油燃料添加劑開發方面,就有更多工作要做。
首先是要強調對添加劑工作的重視。無論對廠家還是用戶都如此。比如汽油清凈劑和汽車電噴發動機是配合使用的。我國轎車都使用電噴發動機,但清凈劑有的加、有的不加。有的廠家時加時不加,有令不行。例如,有的奧迪A6汽車,由于用油不當,進氣閥、噴嘴結焦嚴重,油耗和載重卡車差不多,最近有媒體報道,我國加油站汽油抽查結果有30%多不合格,而且還沒有檢測是否加了清凈劑。管理部門、生產廠家,乃至用戶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石油燃料清凈劑、十六烷值改進劑、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性能可以大大提高燃料利用率、提高輕質油收率、可以節約大量財富。實際上,在安排生產某一種燃料時,應首先考慮到可以選用哪幾種燃料添加劑,盡量充分利用各種添加劑,其總體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會隨后顯現出來。
二是品種少,國外常用的汽油添加劑有抗爆劑、抗氧劑、清凈劑、抗沉積添加劑、金屬鈍化劑、腐蝕抑制劑、防冰劑等,而柴油用的種類更多,常用的有十六烷值改進劑、低溫流動性改進劑、清凈分散劑、抗氧劑、防銹劑、金屬鈍化劑、防銹防腐劑、摩擦改進劑等,而我們國內常用的只有抗氧劑、金屬鈍化劑、柴油十六烷值改進劑、低溫流動性改進劑、清凈劑屈指可數的幾種。
三是數量少,目前全世界年耗汽油添加劑約為25萬噸,其中僅美國就消耗10萬多噸,柴油添加劑為10余萬噸,十六烷值改進劑、柴油低溫流動性改進劑都廣泛采用。我國石油燃料添加劑生產,大都以千噸計,使用范圍也小,品種匱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巨大效益,有待挖掘。
四是研發力量投入不夠,特別是基礎性研究,國外有關石油添加劑報道聯篇累牘。雖然實用比例只有千分之幾,但說明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面對我國進口原-油數量、類型日益增多,加工工藝的多樣化,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開發多種添加劑,除了有中石化、中石油等這些大型國企做為龍頭企業做為骨干外,對石油添加劑,或者說石油精細化工應大力引導,吸收汽車行業、化工行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廣泛參與這一開發歷程,除了模仿和引進外,在一個先進的石油標準、石油產品中,應包括更多的自己創新的技術含量,猶如朵朵紅蓮花,要片片綠色荷葉相映襯,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在百花叢中。
- 上一篇:油藏永久性監測的“得力助手”——時移PTA分析法
- 下一篇:天然氣儲運工程